(相关资料图)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6月24日,“消失的展览|第四幕:自然之默”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知美术馆开幕。“无论人之自然,抑或是大自然的自然,它原初的声音、生命力都异常丰富,为什么现在反而是一种静默的状态?是人的参与与介入么?而从广义上,人其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策展人宁文介绍,本次展览特邀经傲、马漓澧、觉然、李舜、薛若哲五位青年艺术家以各自不同的视角与经验,去发掘与体悟纯粹的、本来的自然,去感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超链接。
《朝露》展览现场,经傲,2021,玻璃、铁、电机、木头,55 × 150 × 150 cm
经傲的个人创作主要围绕声音展开,在探索不同声音的过程中,一系列采用不同的质材和全新的艺术样式的雕塑 、行为、影像作为发声材料,在不同环境中应时而生。创作于2021年的作品《朝露》是一件非常空灵、艺术语言简练的作品,举重若轻,木球在一个圆圈轨道中进出、自旋,在玻璃杯上随机撞击声响,听上去“不断重复”的撞击之音,每一次撞击都好似一次轮回、一种上升。
法国著名声音艺术家觉然特别创作的互动声音装置作品《三植物解决方案》
“作为艺术家,我的使命是向观众传递一种普世感,旨在唤起沉睡的记忆,超越5000年前被遗忘的过去。那是一个人类与自然紧密相连、具有流动意识的时代。”本次知美术馆委托法国著名声音艺术家觉然特别创作了互动声音装置作品《三植物解决方案》,作品选取了在中国南方比较有特色的龟背竹、菖蒲和铁树,只需将手靠近植物,即可触发生物反应并激活植物的声音。“通过与这几株植物的互动,观者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声音,并成为装置的一部分。”
《YYYY-MM-DD》部分作品,薛若哲,2022,亚麻布丙烯,50 × 40 cm,共10张
《YYYY-MM-DD》的创作开始于2022年1月20日——薛若哲小女儿的降生之日,在铺完第一层颜色之后,艺术家每日写生一朵花。在这个过程之中,花会发生变化,绽放或凋谢。艺术家如实将它们的变化绘制在画布上,同时底色层保留原样,并不加以覆盖。“《YYYY-MM-DD》是我每日生活的锚点,我不断地回到画布前重新调色,落笔。我将画幅的大小设置为方便放入旅行箱的50×40厘米,以便携带,在不断地迁徙中绘画。”
“消失的展览”是知美术馆2022年推出的一个常换常新的展览系列项目,2022年已更新三幕,本次“自然之默”是这个展览系列的第四幕。“这是一个规模小、作品数量少,但作品的内涵与美术馆建筑之间张力很大的展览。”宁文介绍,展览每一期邀请不同的当代青年艺术家参与,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去理解知美术馆设计者隈研吾的建筑理念,去重新观看、体验知美术馆的空间,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人与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知美术馆 供图
标签: